牵一发而动全身——删除黄梅戏起源表达对关联剧种源表达的影响
由于承担完成了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《脚色制与地方戏的兴起研究》,本人手头有较多中华梨园花部演化的资料,虽然正是基于深入研究,越来越不认可戏改运动的“制造地方戏”(兰州大学李秀伟有《制造地方戏——论剧种化对中国戏曲之形塑》一文,我们认可其提法),这涉
由于承担完成了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《脚色制与地方戏的兴起研究》,本人手头有较多中华梨园花部演化的资料,虽然正是基于深入研究,越来越不认可戏改运动的“制造地方戏”(兰州大学李秀伟有《制造地方戏——论剧种化对中国戏曲之形塑》一文,我们认可其提法),这涉
否认黄梅采茶戏是黄梅戏的源头,确实就等于切断了黄梅戏历史的根脉。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论断的深刻性:
黄梅戏,名字里就带着“黄梅”二字。黄梅,是我湖北黄冈市下辖的一个县,地处长江北岸,自古多雨,每逢梅子黄时,江水泛滥,百姓流离。可正是在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,孕育出了一种最柔软、最坚韧的声音——采茶调。
作者简介梅杰(1984—),男,湖北黄梅人,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编审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研究方向:现代文学、儿童文学和黄梅文化。
黄梅戏与黄梅采茶戏的关系,常被描述为“同源一体”,但在当代语境中,两者却被有意无意地“分家”:一边说黄梅戏起源于黄梅采茶戏,一边又将黄梅采茶戏边缘化,甚至“弃之若敝履”。这种现象背后,既有历史演变的客观原因,也有文化话语权争夺的复杂背景。
2024年10月17日下午,总书记在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考察,了解当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情况。全国很多谦让的故事版本,为啥选择安庆的六尺巷,我想本意及目的不言而喻,就是看到某些苗头,警示全国人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,要和睦团结、友善谦让。
湖北省委副秘书长梅白答道:“是大水冲去的。黄梅县地处在长江、龙感湖之间,每次水灾,会唱黄梅戏的水乡人家,就流落到附近的安庆一带去卖唱。”
如今黄梅戏的核心唱腔(如“平词”“彩腔”)、表演程式、语言体系(以安庆方言为基础),均与安徽安庆及周边地区的民间艺术(如“桐城歌”“岳西高腔”“宿松文南词”)深度融合,而非直接源自湖北黄梅采茶戏。例如,黄梅戏的“彩腔”节奏、旋律特征,与安庆地区传统民歌的“灯歌